【休暇日訪王侍禦不遇】《韋應物》
九日驅馳一日閒,尋君不遇又空還;怪來詩思清人骨,門對寒流雪滿山。
感應章第十六
【白話】孔子:「上古的聖明之君,父天母地。所以對於天地父母,是同樣的看待。如事父孝,那就是效法天的光明。事母孝,那就是效法地的明察。推孝為悌,宗族長幼,都順於禮,故上下的大小官員和老百姓,都被感化而能自治。照這樣的一切順序,人道已盡到好處了,人君如能效法天明,那天時自順,效法地察,那地道自審,這樣以來,神明自然就會彰顯護佑。
【詩文解釋】
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,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淒涼。向人詢問酒家那裡有,牧童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村。
【詞語解釋】
紛紛︰形容多。斷魂︰形容十分傷心悲哀。 杏花村︰杏花深處的村莊。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。受本詩影響,后人多用“杏花村”作酒店名。【詩文賞析】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,醇香可口,年代長久。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發掘出許多漢代的製酒的工具和酒器,推測大約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大規模地釀造白酒。到了唐代,村裡酒店已經有七十二家了。杏花村的酒聞名於世,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飲酒作詩,但杜牧的《清明》詩家喻戶曉。據說,到了清朝,杏花村的酒家已經有了二百二十家。本詩大意是清明時節,本該家人團聚,可是對於冒雨趕路的行人來講,不禁心情迷亂,難以平靜,好在找到了解脫的形式。全詩自然流暢、通俗易懂、餘味無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